填補信仰、喚醒良知

farseerfc.wordpress.com 導入

填補信仰、喚醒良知

我們聽盡了呼籲與號召,對於良知,我不必譴責喪失它的國人,不必盛讚良知的美好。我只想討論,喪失了良知的原因——空缺的信仰。

一、空缺信仰喪失良知

現代的國人缺少信仰,以至於喪失良知。曾幾何時,中華民族由良好的信仰凝聚而成。三皇五帝時,族民們以炎黃爲信仰;春秋戰國時,士大夫之族以周制禮樂爲信仰;漢代以後,百姓延習孔孟之說、老聃之道,以儒家學說爲信仰;自大唐起,以佛教爲首的現代宗教紛紛傳入中原,人民開始以它們作爲信仰。

直至鴉片戰爭、五四運動,西方文化入侵中華,國人開始拋棄國學,轉而去研究科學;文化大革命,十年文化浩劫,人們批判舊的信仰,卻沒有合適的新的信仰前來填補。從此,國人的信仰出現空缺,國人的良知也被一塊塊蠶食殆盡。

二、信仰、科學、迷信

在許多國人的心目中,信仰就等於迷信。從小到大的教育告訴我們,信奉宗教是愚昧而又無知的表現,科學與信仰是矛盾的。是麼?

我們無法保證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,我們無法確信最前沿的科學素養能在民衆中普及。在科普與教育力不從心的社會死角,在科學技術尚不能及的文化盲區,我們依舊需要信仰的規範與限制,我們的良知需要信仰!

信仰不等於迷信。信仰本身無所謂謎與不迷,迷信是持有信仰的人誤解了信仰,盲目遵從的結果。以爲燒過香就可以免遭禍患,以爲捐了錢就可以升入天堂,以爲引火自焚就可以功德圓滿,這便是迷信了。希特勒曾經的人類完善計劃,依照遺傳學的原理,將科學家與運動員強行結爲夫婦孕育生命,希望得到最優秀的人類種族,這便是對科學這種信仰的迷信!

由此可見,科學與信仰並不是矛盾的硬幣的兩面,從某種意義而言科學本身也是信仰的一種。雖然歷史上宗教往往作爲科學發展的阻礙,可信奉真理的信念一直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動力。牛頓就曾說過,對自然規律的探詢是爲了更接近上帝。由此可見,信仰與真理,與良知毫無矛盾。

三、信仰喚醒良知

很少有人仔細思考過,良知的缺失是由信仰的缺失造成的。信仰是人思想的寄託與依靠,是人行動處世的準則。沒有了信仰的人,思想行爲就缺少了約束的標準,人就更容易因爲一時不成熟的衝動,背叛良知、鑄成錯誤。

泰國人以佛教爲信仰,泰國的寺廟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人頂禮膜拜。寺廟有一個人盡皆知的不成文規定:不得穿鞋進入。於是在寺廟之外,遊客們可以看到千百雙各式的鞋子有序的擺放在門口。國人每每看到此景,總會詫異地問:沒有人會偷鞋麼?得到的答案極爲簡單:廟前偷鞋會遭報應。由於擁有信仰,泰國人作了壞事會受到良知的譴責,泰國商人售出假貨會徹夜難眠。二戰期間,無數猶太難民被天主教會收留藏匿從而僥倖逃生,這同樣是出於,天主教徒們被自己信奉的教義“衆生生來平等”,所喚醒的良知。

天下無賊的世界,不能僅靠科普說教來營造。如果脫離了信仰,縱使是教育也無法培養良知。我問過許多修化學的同學,學習化學的意義,結論竟是爲了考試。如果沒有對科學的信仰,我們可以牢記公式定理,卻質疑它們是真理;如果沒有對社會公德的信仰,我們可以熟背交通規則,卻正大光明地闖紅燈;如果沒有對醫療道德的信仰,醫生可以放任傷口發炎,從而留住病人繼續治療……

國人需要信仰的約束,需要填補信仰的空白,從而喚醒那深埋於每個國人內心深處的良知!

請用你的 GitHub 賬戶登錄並在這篇文章的 Issue 頁下留言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